本網訊(記者 李瑩 通訊員 高繼帥)基金穩健運行是醫保制度健康可持續的基本保證。近年來,市醫保局堅決扛牢維護醫保基金安全的政治責任,牢固樹立“強監管、大提升”理念,扎實開展醫保基金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,同時通過綜合施策,織密扎牢基金監管制度“籠子”,基金監管綜合治理態勢初步形成。
強化監管,織密基金安全網。以醫保基金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為抓手,強化過程監管,推進關口前移,管好用好群眾“看病錢”“救命錢”。聯合公安、衛健、市場監管等部門力量,以醫保基金使用量較大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、民營醫院和連鎖藥店為重點開展全覆蓋式大數據篩查和自查自糾。年初以來,累計對定點醫藥機構協議處理545家、約談137家、暫停或解除協議38家,“駕照式”支付資格記分處理醫保醫師5名。引入第三方機構篩查全市30家醫療機構DRG運行數據,認真組織核查8批次違規線索,發現并向有關部門移送線索35條,嚴厲打擊各類欺詐騙保行為。
調整政策,優化基金支出口。遵循“以收定支、收支平衡、略有結余”原則,按照梯次銜接、平穩實施要求,差異化調整參保人在不同級別、不同區域住院起付線及報銷比例,引導參保患者合理選擇醫院就醫,帶動醫療機構實施分級診療。在保障參保人基本醫療需求情況下,不斷優化調整待遇政策,提高已脫貧人口和三類戶參保資助標準,擴大生育保障范圍,規范門診慢特病管理,讓有限醫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益。
深化改革,提高基金使用率。修訂《安康市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(DRG)點數法付費實施細則(試行)》等7項制度,設置支持中醫藥傳承和發展專項基金,提高特例單議申報比例,擴大基層病種和中醫優勢病種覆蓋范圍。全市44家醫療機構全面實行DRG支付,病種覆蓋率達92.63%、基金覆蓋率達85.81%,住院次均費用下降784.63元、患者自付費用減少436.33元。醫療機構主動控費意識明顯加強,診療行為更加規范,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有所減輕,達到了患者、醫院和醫保“三方共贏”改革目的。
總額管理,擰緊基金安全閥。制定《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(試行)》,在總結試點運行基礎上,細化完善《醫保基金打包支付年度清算工作規程》等4項經辦實施細則,實質運行的緊密型醫共體實施醫保基金總額打包付費。針對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實行差別化報銷政策,住院執行下轉患者不設基層起付線,上轉患者累計起付線的政策。通過發揮醫保基金杠桿作用,落實資源配置促均衡、醫保支付能調節、分級診療強基層等相關措施,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、看病遠、看病貴難題。試點縣初步達到了“基金平穩運行、外流支出減緩、雙向平行轉診、基層首診增長”目標。
協同治理,放大基金撬動力。從政策集成、支付改革等多個維度入手,通過充分對比分析異地就醫重點區域、重點醫院、重點病種等方面情況,找出群眾就醫需求重點和特點,全面分析安康醫療資源差距和短板,梳理形成《醫保促進三醫協同治理 提升醫保醫療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等5個專題調研報告或工作措施,系統提出醫保政策調控、醫療機構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,以務實管用的舉措牽引和撬動“三醫”協同發展治理。積極推進醫保即時結算試點建設,精準實施DRG預付管理,加快實施醫保資金直接結算,最大限度縮短基金實際撥付周期,有效減輕醫療機構資金周轉壓力。始終以促進“三醫”價值協同、利益協同、行動協同為目標,建立《醫保醫療協同治理工作機制》,重大改革政策主動征集衛健、醫藥機構意見,及時解決醫療機構在政策執行、服務群眾等方面的問題,充分贏得了醫療機構對基金管理使用的認同與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