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胡明暄
“以前守著薄田望天收,如今村里種起藥材,百姓的腰包鼓了,日子也甜了!”石泉縣饒峰鎮勝利村黨支部書記楊承忠站在郁郁蔥蔥的紫蘇田邊,指尖拂過飽滿的葉片,笑容里滿是豐收的憧憬。近年來,饒峰鎮將黨建“紅色引擎”嵌入中藥材產業發展全鏈條,讓田間藥草成了激活鄉村振興的“金疙瘩”。截至目前,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4000畝,一幅“黨建紅”引領“產業綠”“藥苗壯”帶動“錢包鼓”的振興畫卷正徐徐鋪展。
饒峰鎮結合鎮域地形氣候,量身定制《中藥材產業發展三年規劃》,創新推出“人工種植+仿野生種植”雙模式。各村因地制宜敲定“一村一品”方案:光明村重點培育淫羊藿、丹皮;勝利村發展千畝紫蘇基地;牛羊河村與大灣村聯手打造黃精種植帶;新華村專注天麻培育。如今,淫羊藿育苗、紫蘇種植、艾草加工3個標準化示范基地和1個中藥材種植園區像珍珠般串聯,昔日零散的地塊變成了整齊的“藥草銀行”,形成“以點帶面、連片發展”的格局。
“多虧之前鎮政府幫我們爭取資金修灌溉系統,不然今年旱情得損失不少!”饒峰鎮光明村黨支部書記王會升說道。為破解產業難題,饒峰鎮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產業發展領導小組,定期調度解決堵點問題,近三年累計爭取財政資金500余萬元,投入到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、良種引進和技術培訓中。省市縣領導也多次親臨調研指導,在技術、政策、項目申報等方面全方位加持,形成了各級聯動、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,讓產業發展的底氣越來越足。
“光靠自己摸索不行,得走出去學先進經驗。”饒峰鎮黨委書記何霞表示,鎮上先后4次組織鎮村干部、種植大戶赴安徽亳州、河北安國等地考察。光明村黨支部主動叩開企業大門,引來陜西佳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建成200畝淫羊藿育苗基地,優質種苗直供農戶;蒲溪村黨支部全程“保姆式”服務,讓惠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心落戶,投資2000萬元建設艾草加工基地,艾灸條、艾草枕頭等產品俏銷市場,還開出艾灸體驗店,實現“從田間到貨架”的全鏈條增收。“歸雁經濟”更添活力,新華村胡德恒返鄉成立九州農業公司,年收購中藥材1900噸,產值達600萬元,“家鄉中藥材資源好,政策支持力度大,回來創業既踏實又有奔頭。”胡德恒說。
“土地入股有租金,基地務工有工錢,年底分紅有盼頭,三項收入穩穩地!”饒峰鎮牛羊河村村民張大姐算起“增收賬”笑容藏不住。近年來,饒峰鎮深入推進“支部+合作社+企業+農戶”發展模式,合作社與企業簽訂保價收購協議,按約定價格保底收購農戶種植的中藥材,有效破解了藥農單打獨斗、銷售無門的問題。建立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紅”利益分配機制,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,每年可獲每畝500元的保底租金;參與種植勞動,按日均收入不低于120元結算報酬,年底合作社再按效益分紅,“有保障、能增收,咱種地更有勁頭!”這樸實的話語,道出了群眾的心聲。
“黨旗插在產業鏈,群眾富在產業鏈。”何霞表示,饒峰鎮將持續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,啟動“339”工程,由黨支部牽頭建強3個加工園區,培育3家龍頭企業,打造9個標準化種植基地,把GAP標準扎根田間。聚焦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,持續壯大種植規模、延伸產業鏈條、完善利益聯結,讓中藥材產業變得枝繁葉茂,讓群眾的“錢袋子”鼓得更實,讓富民強鎮的特色產業之路越走越寬廣。